戰友情深
唐德華|文
10月2日上午8時許,曾在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33團機炮連并肩戰斗的老戰友老M走了。 噩耗傳來,我第一時間聯系老M的大女兒,消息確認后在機炮連微信群發出倡議——大家都來送送老戰友老M,通過網絡表達哀思,回憶他生前故事,送上花籃以示悼念。 倡議發出后,不常在微信群中“冒泡”的上海知青小Q第一個回復贊成,緊接著遠在千里之外河南焦作的小G回復參加。隨之,哈爾濱、上海、唐山、北京、天津、雞西、大慶等地的戰友們紛紛響應。甚至有的離開機炮連較早與老M沒有共過事的同志也積極參與。他們說,雖與老M不熟,但都是戰友,應該送老M一程。 當天中午,已有30名戰友報名參加活動。這使我想起了毛澤東主席在《為人民服務》一文中話:“今后我們的隊伍里,不管死了誰,只要他是做過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們都要給他送葬……用這樣的方法,寄托我們的哀思,使整個人民團結起來! 老M是江蘇泰興人,1956年參軍,1958年轉業時響應黨的號召,“一顆紅心交給黨,英雄解甲重上戰場,兒女離隊要北上,響應號令遠征北大荒”。他在這片黑土地上燒過窯、制過坯、修過機器、當過排長。改革開放后,葉落歸根回故鄉安享幸福晚年。一生走南闖北,平凡而偉大。 老M是一直工作在機炮連(磚瓦廠)生產第一線的技術骨干。1970年初春我們連從珍寶島前線回防,整訓后進駐磚瓦廠,我們才在同一個單位工作。我與他接觸并不多,但有一件事印象特別深刻。 那是進駐磚瓦廠的第二年5月,紅磚生產剛開工不久,路西的制坯工地機器轟鳴,紅旗招展。當時生產任務重,土法上馬,大干快上。搭個平臺就開始生產,機器馬達都裸露在外,喂料口下面是制坯的絞龍,沒有任何防護措施。戰士們推著獨輪車將一車車泥土倒進絞龍(螺旋輸送機)。兩名戰士用鐵鍬將灑落在喂料口兩旁的泥土鏟入絞龍,并不斷用水管往里注水。平臺上泥水相拌,濕漉漉的,人很容易滑倒掉落,異常危險。機器班的戰士在平臺下操縱機器,一條條磚坯魚貫而出,被人工抬上架子車,運送到晾坯棚,一派繁忙景象。 某日上午九時許,守衛珍寶島地區的解放軍部隊換防回撤,一輛輛大型軍用卡車拖著榴彈炮等重型軍事裝備在國防公路上疾駛而過。戰士們從未見過這樣壯觀的場面,紛紛停下手中的活駐足觀看。然而,制坯的絞龍仍在轉動。負責喂料的小P也被眼前景象所吸引,他站在臨時搭建的平臺上,一邊漫不經心地往絞龍里喂土,一邊卻目不轉睛地看向公路…… 正當大家興奮地歡呼解放軍凱旋,高喊“向解放軍學習,向解放軍致敬”時,突然一聲凄厲的“救命”劃破天空。大家頓時一驚,回頭一看,只見小P半個身子掉進絞龍里。說時遲,那時快,平臺下的老M聽到慘叫,馬上意識到出大事了。他快步奔向電閘箱,果斷拉下電閘。絞龍停止轉動,小P的身子保住了,左腿卻擠進絞龍,血肉模糊,慘不忍睹……在場的人都傻眼了,不知如何是好?有的女戰士忍不住捂住臉嗚嗚哭泣,有人立即跑去連部報告,有人去叫輪式拖拉機。老M見狀高喊:“救人要緊!”他操縱離合器,推上電閘,使絞龍反向轉動。然后和眾人一起把小P抱起,用衣服裹住他的殘腿,直接送往團部醫院。由于搶救及時,小P雖然失去了一條腿,但命保住了。這是我在磚瓦廠時發生的最嚴重一次事故。事后想想,多虧當時老M沉著冷靜、妥善處置,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老M把青春獻給了北大荒。他有3個女兒,個個都很出息。大女兒在泰興市農委工作,二女兒在泰興市電力局(國家電網)上班,三女兒跟著父親在老家創業。老M80歲生日時還邀請我們夫妻和其他兩名戰友一起到泰興相聚。
|